港在绿中 船行画中-k8凯发官网

天气预报:
走进南科院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试验基地
 
k8凯发官网-凯发k8国际首页>行业新闻
港在绿中 船行画中
日期:2024年07月05日 17:18:11来源:交通运输部网站点击数:次字号:【 】

“呜——”

跟随万吨运煤专列的视角进入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能黄骅港)港区,铁路两旁,乔木林、草坪、湖泊湿地,渐次映入眼帘,却见不到煤炭粉尘飞扬。

很难想象,以前这里是一个无法用彩笔描绘的地方——冬春一片白茫茫,夏天到处黄菜秧,远望不见一棵树,秋风咸土满天扬。如今,绿色成为国能黄骅港发展的鲜亮底色。交通运输部对其开展的“绿色港口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进行现场验收时,以98分的“优秀等级”给予验收批复,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在这里开花、结出硕果。

管住尘 “煤黑子”变“样板港”

堆料机挥舞手臂,将煤炭堆在合适位置,随着均匀的水流喷洒而出,整个作业过程几乎看不到灰尘;抬头向不远处望去,花草枝叶上鲜见尘污。

在国能黄骅港工作10多年的胡鹏程看来,随着“绿色港口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的推进,头上满是煤灰、大风一刮就满眼灰尘的场景彻底成为历史,“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煤黑子”华丽变身“港在绿中、船行画中”的和谐生态港。

绿色这条路,国能黄骅港走得艰辛,但非常坚定。

煤炭作为传统能源干散货物,颗粒小、易起尘。国能黄骅港常年季风较大,抑尘压力较大。再加上煤港生产流程长、转运点多、起尘点分散,传统的布袋除尘、喷淋、药剂等除尘设施,不仅投入大,而且效果差。作为以煤炭为主的专业化港口,国能黄骅港深感压力。

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2019年9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实施。这为国能黄骅港绿色港口发展指明方向。

2021年2月,《交通强国建设国家能源集团试点实施方案》获得交通运输部批准。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为契机,国能黄骅港率先开展、持续推进粉尘治理技术的自主研发。

国能黄骅港抓住根源,采取本质长效抑尘技术,实现粉尘的源头管控和治理——

采用世界上最大规模封闭筒仓工艺抑制扬尘污染,并投用翻车机底层本质长效抑尘系统、皮带机洗带、堆料机大臂洒水、翻车机表层干雾抑尘、堆场智能水幕、曲线溜槽、粉尘处理车间等自主创新技术成果,精确控制煤炭含水率,削减粉尘排放达98%,厂区内的粉尘浓度仅为每立方米0.078毫克,不足国家标准的一半。

以翻车机底层本质长效抑尘系统为例,满载煤炭的火车刚驶入,就被翻车机卡住了车厢,随着机器旋转,煤炭瞬间被卸入底层漏斗。同时,翻车机两侧持续喷出高压干雾,把正要飘扬的煤尘及时扑灭。全程管住尘,国能黄骅港早已看不到煤尘飞舞,煤港人穿上了白衬衣。

黄骅港好,行业才会更好;整个行业好,国能黄骅港才能更好,这是国能黄骅港人朴素的价值观。

国能黄骅港参与编制行业标准《港口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设计指南》、地方标准《煤炭港口粉尘控制规范》、团体标准《散货堆场含尘污水处理系统技术规范》和《干散货露天堆场堆料机洒水系统技术要求》,构建起散货粉尘治理相关技术的全过程标准规范;完成集煤炭港口粉尘“治理—监测—管理—资源化利用”于一体的全流程粉尘治理设施工程建设,构建了散货全流程粉尘治理样板工程。

用好水“煤港”变“美港”

以往,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环保要求,对煤炭港口排海口进行封堵,雨期港区内极易发生含煤雨污水内涝,自然蒸发后煤污泥沉积又将对地面及绿化环境造成污染。煤污水如何处理一度成为“拦路虎”。

国能黄骅港通过探索研究,着力构建“两湖三湿地”生态水系统,蓄水能力超120万立方米,通过4座煤污水处理站收集并循环利用煤污水、雨污水,年累计回收用水约400万立方米。

“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困扰煤港抑尘用水难题,并且每年可节约用水成本2000余万元,满足煤炭用水难题,工业用水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实现污水‘零’排海。”国能黄骅港生态环境科负责人李冬表示。

变污为美的同时,国能黄骅港变废为宝,开创“煤尘”变“煤饼”新思路,高标准建成3个粉尘制饼车间,每年利用回收的煤污水,可制作符合标准的煤饼2.8万吨,有效避免粉尘二次污染。

利用压舱水堪称海上“南水北调”的奇思妙想。

一艘从南方驶来的货轮需要携带万吨淡水进行压舱。以往,货轮靠海后,将压舱水排出才能进行装煤作业。国能黄骅港把这些压舱水收集起来,通过管网输送到湖泊湿地,为港区提供生产和生态用水。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获取淡水资源100多万立方米。来自长江、珠江的压舱水更是将其中的鱼苗带到黄骅,成为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更成为湖中的一道风景线。

“两湖三湿地”的魔力远不止此。

许多年前,一个初次来港口探亲的孩子惊讶于“这棵草长得真高”,但大人心中却满是苦涩:这哪里是草,而是盐碱地上年年种却始终难以存活的树啊。如今,黄骅港以湖为景,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以“两湖三湿地”为核心,建立了170万平方米临海立体绿色景观带,实现港区水域及绿化覆盖率达31.3%,极大改善了港区生态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国能黄骅港建成以大数据驱动环境治理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智能管控平台,形成生态环境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的智能化感知与管控、智慧化预测与决策的时空一体化智能管控体系,实现了港区精准抑尘、水资源智能调度与高效回用以及智慧水务管理,构建起闭环绿色环保机制,实现港区粉尘和煤污水近零碳排放目标。

旧貌换新颜,国能黄骅港每年节约环保税1亿元,成为国内首家获评3a级工业旅游景区的煤炭港口,并先后获得“亚太绿色港口”“中国五星级绿色港口”等称号。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第八届(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在青岛开幕
·多个交通运输领域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我院赴湛江开展调研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来我院调研交流
最新文章  
总访问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