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科学进展》2022年第2期中文摘要-k8凯发官网

天气预报:
走进南科院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试验基地
 
k8凯发官网-凯发k8国际首页>学术交流
《水科学进展》2022年第2期中文摘要
日期:2022年05月12日 10:55:09点击数:次字号:【 】

区域水平衡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

左其亭1,2,吴青松1,金君良3,马军霞1,2,陶  洁1,2

(1. 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 河南省水循环模拟与水环境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1;3.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实现健康的区域水平衡是中国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挑战,对保障国家水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期水平衡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定义了区域水平衡的概念,从水收支平衡、经济社会供需水平衡、经济与生态用水平衡、人水关系和谐平衡4个方面和时间、空间、系统3个维度解读其内涵。提出了区域水平衡的基本原理,包括水量平衡原理、供需平衡原理、协同平衡原理及和谐平衡原理,分析了以基本原理支撑实现区域水平衡需要重视的科学问题。从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2个方面论述了区域水平衡的理论体系,其中,理论基础包括水文学、水资源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基本理论包括水资源收支时空均衡理论、水资源供需优化配置理论、经济与生态用水协同论、人水和谐论等,并展望了基本理论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进一步拓展区域水平衡研究思路,为今后开展区域水平衡管控与实践提供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区域水平衡;基本原理;理论体系;人水关系;基本理论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湖水文特征及环境效应

高泽永1,牛富俊1,王一博2,王  玮3,林战举1,罗  京1,吕明侠2

(1.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2.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3. 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全面认识热喀斯特湖水文过程的季节变化特征是准确评估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关键。以青藏高原典型热喀斯特湖为例,基于2018—2020年水文气象要素的野外观测及计算,分析热喀斯特湖的水文特征及产生的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春季降水补给热喀斯特湖,迅速升高湖塘水位,其中湖塘的储水量与湖塘水位之间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②湖面年均蒸发量和湖冰年均升华量分别可达738mm和198mm,受温度升高的影响,未来有增多的可能;③热喀斯特湖水中离子质量浓度在暖季初期和后期较高,冷季湖冰形成过程中自净作用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使各离子表现出不同的迁移机制。受局地因素的影响,热喀斯特湖的水文要素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水文循环过程会引起多年冻土退化、湖岸坍塌后退、水环境恶化、温室气体释放、土壤盐渍化、植被退化等,未来研究需对整个高原地区热喀斯特湖的环境效应进行全面评估。

关键词:冻土退化;冻融过程;环境效应;热喀斯特湖;青藏高原

基于大范围地面墒情监测的鄱阳湖流域农业干旱

虞美秀1,2,董吴欣1,2,张建云2,韦  丽3,吴  智3,王国庆2

(1.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 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29;3. 江西省水资源监测中心,江西南昌  332000)

摘要: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11—2020年22个墒情站的逐日地面墒情监测数据、1956—2020年49个雨量站的日降雨数据及2016—2019年墒情站所在灌区的气象数据,采用考虑植被生理状态的土壤水分亏缺指数(swdi)表征农业干旱,分析不同尺度下墒情、包气带缺水量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评估swdi在鄱阳湖流域农业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揭示该流域农业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气象干旱的响应规律,初步探讨土壤质地与农业干旱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swdi 对鄱阳湖流域农业干旱诊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②近10 a该流域农业干旱呈显著加重趋势,其中2019—2020年发生流域性重度农业干旱,且夏、秋、冬连旱,是近10 a的主导季节性农业干旱,对水稻、油菜等粮食产量影响显著;③相较于气象干旱,农业干旱发生、结束时间分别平均约晚2.5周和3周,历时长10.1周,频次更低,干旱等级更小;④砂土持水性最差,易发生特大农业干旱,黏土、黏壤土保水性最好,轻旱和中旱发生概率较大,壤土、砂壤土和壤砂土则介于二者之间。

关键词:农业干旱;气象干旱;土壤墒情;地面监测;鄱阳湖流域

基于汇水区分级划分的城市洪涝模拟

王小杰1,夏军强1,董柏良1,侯精明2,李启杰1

(1.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2. 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48 )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城市暴雨洪涝模拟的精度,针对城区复杂下垫面和雨水井数据缺失情况,分别提出雨水井节点数据的确定方法和基于空间信息的汇水区分级划分方法。以武汉市青山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场典型降水过程,开展swmm 模型的参数率定和验证工作,并将基于不同方法划分的汇水区模拟结果与实际渍水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提出的雨水井节点数据确定方法,在雨水井实测数据缺失的城市洪涝模拟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适用性。②基于空间信息分级划分法、水文分析结合泰森多边形法和泰森多边形法所划分的汇水区,模拟的最大积水深度中分别有100%、63%和75%的典型验证点与实际渍水程度相符,模拟的溢流点中分别有80.0%、76.4% 和77.4%的溢流点位置与5年一遇降雨渍水风险图相符。基于空间信息分级划分法所得的汇水区比较符合真实汇水情况,且模拟结果比其他2种方法更加准确。③5年一遇降雨重现期下,3种方法划分的汇水区所模拟的积水对研究区域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遇到高于此重现期的暴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本研究可为城市暴雨洪涝模拟中雨水井节点数据确定与地表空间离散化提供新方法,模拟结果可为城市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洪涝模拟;swmm 模型;汇水区划分;雨水井;武汉市

基于变动饱和带的产汇流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

李彬权1,2,梁忠民1,付宇鹏3,王  军1,胡义明1

(1.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 河海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06;3.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水资源局,广东  广州  510611)

摘要:当前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参数确定仍主要依赖率定方式,在缺资料地区应用受到限制。建立一种基于变动饱和带产流模式和网格水滴汇流方法的分布式产汇流模型,提出利用下垫面特征来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结合野外入渗试验和参数敏感性分析,建立地表饱和水力传导度(k0z)和饱和水力传导度随深度衰减系数(f)2个敏感性产流参数与地形参数、土壤类型数据的定量统计关系,利用野外坡面流观测试验确定坡面汇流参数,并在多个实际流域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①利用地形参数确定k0z与使用遥感资料确定k0z的模型精度进行对比,在姜湾实验流域场次洪水模拟的平均确定性系数从0.82提高至0.86,洪峰与洪量误差的平均绝对值分别降低了2.2%和0.95%,但峰现时间误差平均绝对值增大了4%(仍控制在2 h内)。②建立姜湾等14个流域参数 f 率定值与不同深度土壤类型数据的定量关系,移用至七邻等6个流域进行验证,表明参数 f 关系式与模型率定的精度非常接近,相对误差的平均绝对值为2.8%,场次洪水模拟的平均确定性系数为0.83,洪峰与洪量误差的平均绝对值为10.07%和6.86%,峰现时间误差的平均绝对值为2.61h。提出的敏感性产流参数确定方法与野外实测、模型率定、遥感资料推求等方式进行对比,均具有较高的参数估计精度和场次洪水模拟精度,在缺资料地区具有适用性。

关键词:分布式水文模型;变动饱和带;网格水滴汇流;参数确定;缺资料地区

基于soilgrids的栅格新安江模型参数空间分布估算

童冰星,李致家,姚  成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要:为实现中小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精细化模拟,合理估算水文模型参数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版全球数字土壤制图系统(soilgrids)构建栅格新安江模型(gxm)参数化方案,对陕西省陈河流域2003—2012年16场洪水进行模拟,与新安江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开展基于洪水过程划分的自由水蓄水容量敏感性及空间分布特征量化分析。结果表明:gxm 模拟的峰现时间误差水平降低约0.31h,洪峰和洪量模拟精度较高,模型能够对土壤水饱和度等水文要素的动态空间分布进行较合理的模拟;自由水蓄水容量参数对洪峰和涨洪过程的确定性系数以及涨洪段的洪量相对误差影响较大,对退水过程影响小;自由水蓄水容量在陈河流域河谷和山脊附近较大,坡段中部较小。

关键词:数字土壤制图系统;栅格新安江模型;参数空间分布;自由水蓄水容量;陈河流域

毛乌素沙地冻融期气态水迁移机理及影响因素

郑  策1,2,高万德1,2,陈云飞1,2,卢玉东1,2,刘秀花1,2

(1. 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4;2.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摘要:受冰-水间相变影响,冻融期内土壤水、热传输过程变得复杂,研究气态水分布特征与运移规律,可为厘清冻融过程中沙地包气带水文循环机理提供关键信息。通过在毛乌素沙地建立原位监测点,并利用修改后的hydrus-1d冻融程序建立包气带水-汽-冰-热耦合数值模型,对冻融期包气带气态水迁移过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模拟与实测土壤水分及温度变化拟合较好,证实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以及适用性;对比典型未冻结、初始冻结、向下冻结以及融化时段结果可知,冻融过程会改变剖面土壤水分、含冰量以及水汽密度分布,其中水汽密度变化与温度联系紧密;冻结后,由温度梯度驱动的非等温气态水通量在总水分通量中的占比超过90%,表明气态水占据主导地位,其运移过程对于剖面土壤水分分布以及高含水量带出现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冻融过程;水热耦合传输;水汽通量;数值模拟;毛乌素沙地

长江荆江河段滩槽演变与航道水深资源提升关系

杨云平1,李  明2,3,刘万利1,朱玉德1,杨丽洁4,余文钧2,3

(1.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天津  300456;2. 长江航道勘察设计院(武汉)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40;3. 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40;4. 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摘要: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通过系统性航道整治和疏浚维护,长江荆江河段航道水深已由2002年的2.9 m提升至2020年的3.5~3.8 m,但仍低于上游三峡大坝库区(4.5 m)及下游河段(4.5 ~6.0 m),航道水深与上下游不衔接且制约长江航道综合效益发挥。为了适应上下游航道水深,需提升荆江河段航道尺度,亟需明确航道水深资源、碍航特征与河道演变等关系。以长江荆江河段为对象,分析1960—2020年水沙及地形等资料,开展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滩槽演变与航道水深资源提升关系研究。研究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荆江河段以枯水河槽冲刷为主,冲刷量占全部冲刷量的90.97%,江心洲和边滩面积减少18.3%,其中江心洲、边滩面积减幅分别为9.4%和24.9%;在河床冲刷与航道整治工程实施条件下,以4.5 m×200 m(水深×宽度)进行航道尺度核查,荆江河段碍航总长度占全河段5.3%;4.5 m水深碍航特征包括砂卵石河段枯水位下降幅度高于河槽下切深度引起航道水深不足,沙质河床内弯曲河段“凸岸侧边滩冲刷、凹岸侧深槽淤积”引起滩槽形态及航道边界不稳定,以及分汊河段内洲滩萎缩与汊道间不均衡冲刷引起枯水航路不稳定及水深不足。

关键词:滩槽演变;汊道分流关系;航道水深资源;荆江河段;长江中游河段

三峡库区黄花城河段环流结构与涡尺度特征初探

王永强1,胡春宏2,张  鹏3,杨胜发3,胡  江3,李文杰3

(1.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  400074;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3. 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0074)

摘要:弯道水流结构在天然河流形态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对弯道环流结构与紊动特性的认识,以三峡库区黄花城河段具有的连续弯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dcp)开展原型三维瞬时速度测量,初步分析弯道环流结构与湍流结构尺度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黄花城河段存在河道层面宏观尺度的弯道环流结构;受局部壅水以及河床地形影响,在测量垂线上表现为全水深环流结构或双环流结构特征;超大尺度湍流结构仍然存在于库区连续弯道河流中,但尺度以及分布受弯道环流结构影响较大。

关键词:环流结构;湍流结构;涡尺度;连续弯道;三峡库区

三峡水库泄水-蓄水过程香溪河库湾水流振荡特性

徐  慧1,龙良红1,2,纪道斌1,2,杨忠勇1,2,杨正健1,2,刘德富2,3,汤正阳4

(1.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2. 三峡大学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北  宜昌  443002;3. 湖北工业大学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68;4.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北京  100038)

摘要:深入认识水库的水动力过程一直是研究和解决其水环境问题的基础。通过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2019年泄水期(5月)和蓄水期(9月)高频、连续的水位和流速剖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该支流库湾振荡的物理特性。研究发现:①高频的库湾振荡在垂向上表现为正压波,在水平模态上表现为最基本的helmholtz模式(n = 0),该振荡是香溪河库湾显著存在的重要水动力过程之一;②库湾振荡的周期约2h,在库湾上游其振荡流速可达±0.05 ~ 0.1 m/ s,水位波动振幅可达0.2 m;③支流库湾振荡由库区干流重力波驱动,重力波产生于大坝下泄流量的日调节过程。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水库及其支流水动力过程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揭示了香溪河库湾水动力过程对三峡水库日调度的响应机制,为后续水库生态调度研究及其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水流振荡;水位波动;水动力;水库调度;三峡水库

山溪性强潮河口分汊河道演变机制——以瓯江江心屿河段为例

刘  菁1,2,左利钦1,徐  群1,陆永军1,侯庆志1

(1.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4;2.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要:山溪性强潮河口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种典型河口,水动力强劲、泥沙运动活跃,对人类活动响应迅速。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下山溪性强潮分汊河道演变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以径潮流作用下滩槽演变剧烈的瓯江江心屿分汊河段为例,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自然演变、70年代至90年代末上村丁顺坝建设影响期、21世纪以来人工采砂等影响下的河道演变机制。结果表明,丁顺坝建设等人类活动改变了该河段自然条件下主支汊周期性交替的演变规律;21世纪以来人工采砂等造成河床大幅下切,近20 a来潮差增大0.5 m、涨潮流量增大约47%,分流与分沙不均匀性分别减弱0.08 ~0.30和0.28 ~0.54,涨落潮流速差异减小,有利于减缓支汊萎缩态势,河道演变机制受到自然-人类活动双重因素主导。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河流演变和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分汊河道;分流比;分流不均匀;人类活动;山溪性强潮河口;瓯江

黑河下游颈口裁弯后河道三维水流结构研究

李志威1,文  杰2,陈  帮2,鲁瀚友2,胡旭跃2

(1.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2.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摘要:黄河源黑河下游于2018年7月汛期发生1次颈口裁弯的极端地貌过程,裁弯河段的水流结构发生强烈调整,开展原型观测裁弯后河道水流结构具有重要科学意义。2019年和2020年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对裁弯河段共计45个横断面进行野外测量,对比分析裁弯后河道三维水流结构与环流强度。结果表明:受河道形态、边界条件、水文条件等因素影响,裁弯口上游顺直河段的水流结构受颈口裁弯的影响较小,而弯道段水流结构于裁弯后明显调整。具体表现为颈口裁弯对顺直河段的流速、环流强度空间分布无较大影响,会改变弯顶段最大流速的横向分布和环流结构的断面分布、影响分离区的规模和分布位置。研究结果加深了颈口裁弯后水流结构调整对牛轭湖淤积、分离区河床冲淤以及新河道冲刷影响的认识。

关键词:水流结构;弯曲河流;颈口裁弯;环流强度;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黄河源

基于条件风险价值理论的水库群防洪库容协同作用

张晓琦1,2,刘  攀2,陈  进1,2,许继军1,王永强1,姚立强1,洪晓峰1

(1.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10;2.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将经济学条件风险价值(cvar)理论引入防洪评价领域,提出基于cvar的水库群防洪库容协同作用研究方法,辨识各水库防洪库容值对库群系统防洪损失的影响程度及各水库间协同防洪的互馈方式。以汉江流域五库群系统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库群系统防洪损失cvar对各水库防洪库容变动的敏感度排序依次为三里坪、鸭河口、丹江口、安康、潘口水库;②当总防洪库容不变时,变动各水库防洪库容组合方案所对应的防洪损失cvar不一定相同,且各水库防洪库容组合存在可行区间;③若选取相同cvar为约束条件,相比于两库系统(安康-丹江口水库),五库系统由于考虑了更多水库(潘口、三里坪、鸭河口水库)的防洪协调作用,丹江口水库自身防洪库容可调节的灵活空间更大。

关键词:防洪库容;水库群系统;条件风险价值;防洪损失;汉江流域

波流共同作用下反斜桩局部冲刷特性试验研究

程永舟1,2,程海洋1,王晓光1,黄筱云1,2,吕  行1

(1.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2. 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14)

摘要:在波流环境中,反斜桩周围的涡流结构及波浪传播特性与垂直桩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到桩基局部冲刷进程。为了解波流共同作用下反斜桩局部冲刷特性,在波流水槽中针对不同倾角的反斜桩开展了局部冲刷试验,初步探究了局部冲深历时特性、影响因素及床面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清水冲刷条件下,反斜桩局部冲刷深度始终小于垂直桩;当桩身倾角增加时,平衡冲刷深度逐渐减小,相对时间尺度逐渐增大;冲刷坑宽度相对垂直桩更小,呈现“水滴状”形态,尾后沙丘呈现出更长的单峰“带状”结构,不规则性较为突出;局部冲深与弗劳德数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但向上游倾角产生的波浪变形效应使得冲刷深度与流速比和keulegan-carpenter 数的具体函数关系更难以确定。

关键词:斜桩;局部冲刷;波流作用;倾角;时间尺度

气候变化对湖泊蓝藻水华的影响研究综述

刘雪梅,章光新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102)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湖泊蓝藻水华面临着规模扩张、频率增加和持续时间延长的发展趋势,严重威胁着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体健康。系统阐述了外部环境因子和内部生理生态特征对湖泊蓝藻水华发生的作用机制,探讨了气温升高、co2浓度增加、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湖泊蓝藻水华发生机制的影响途径和过程,初步搭建了以“机理解析—模型构建—模拟预测—风险评估”为主线的气候变化对湖泊蓝藻水华的影响研究框架,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湖泊蓝藻水华防控策略。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从大数据监测平台搭建、机理模型构建及风险预测、营养盐控制标准制定、防控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湖泊蓝藻水华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气候变化;湖泊蓝藻水华;驱动因素;发生机制;防控策略

大尺度水文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的挑战与综合研究框架

苟娇娇1,2,缪驰远1,徐宗学2,3,段青云4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  100875;2. 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3.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75;4.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要:水文模型是对自然界复杂水文现象与过程的一种综合近似描述,在水旱灾害防治、水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应用广泛。本文分析了大尺度水文模型应用的难点,总结了参数不确定性研究的主要进展,介绍了参数不确定性分析框架“敏感性分析—参数优化—参数区域化”(sor)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与应用情况。论文基于已有认识,建议在水文建模优化过程中引入更全面的参数不确定性分析sor 框架,并加强新一代分布式水文模型与更加成熟的水文气象数据观测系统的开发,以减少来自模型结构与模型驱动数据的不确定性,提高全球变化背景下大尺度水文模型水循环过程模拟和预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大尺度水文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框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水利部部署推动2022年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工作
·水利部和有关省区全力防范华南暴雨洪水
·水利部党组传达学习贯彻中央会议精神
·水利部全力推进2022年春季永定河全线通水工作
·
最新文章  
总访问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