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23日,我院国家重点专项管理办公室在南京组织召开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寒区长距离供水工程能力提升与安全保障技术”的6个课题综合绩效评价会议。课题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特邀专家、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 课题1“高寒区供水渠道性能演化与灾变机理”,建立了研究区气温、冻结指数、融化指数的回归模型,给出了北疆地区融化指数标准等值线图、最大季节冻深分布图与北疆地区渠道冻害风险分级图;揭示了渠基土在干湿、冻融耦合循环作用下三维裂隙演化特征,得到了冰膜的形成对界面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构建了界面一维粘聚-损伤-摩擦本构模型;研发了变温变荷载土体冻融循环试验装置,建立了冻胀速率与上覆荷载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基土在冻融过程中变形发展的内应力机制;研制了湿干-冻融作用的离心模拟试验设备,研发了渠道水-热-力耦合数值仿真系统,分析并再现了渠基在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劣化致灾过程,为高寒区渠道的设计、运营和安全评估提供了技术平台;建立了渠道衬砌结构冻胀力学模型,揭示了地下水埋深、冻深及渠深等因素对衬砌结构冻胀破坏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衬砌置缝的技术要求。 课题2“高寒区渠道供水效率提升及结构优化理论与技术”,创建了高寒区新型断面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提出了冻胀-融沉复位能力强、应力分布均匀和水力最优的梯形弧底渠道新断面型式;提出了新旧渠道边坡协调变形控制技术;开发了渠道新旧防渗体一体化连接和渠道渗漏水高效速排技术,提出了渠道升级改造与维护技术、工艺;研发了高寒区渠道新型抗冻耐盐接缝止水和衬砌混凝土材料,提出了高寒区渠道快速维修的技术、工艺,研制了成套施工装备。 课题3“高寒区供水渠道低温输水与冬季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发了冰期水力控制数字渠道仿真系统,提出了高寒区渠道结冰期输水调度规则;研制了具有保温、轻型快速施工、耐久抗腐蚀优点新型渠道保温盖板材料及结构,形成了结构设计方法;提出了渠基碎石槽辅热技术,研发了渠道漂浮式太阳毯、相变储热衬砌及渠基光热蓄集等三类太阳光热利用融冰技术;优化了基于集肤效应的长距离输水渠道关键部位应急电热融冰技术。 课题4“高寒区长距离供水渠道监测预警与健康诊断技术”,建立了高寒区渠道安全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研发了能精准测量高寒区渠道冻胀量和冻胀力的传感元器件,提出并应用了精确定位长距离渠道渗漏异常和变形破坏区段的分布式光纤测试技术;开发了可兼容的渠道智能监测与预报预警系统;提出了渠道主要隐患和险情的快速检测与解译方法,集成了车载式移动智能巡检设备,建立了高寒区长距离渠道健康运行定量评价体系。 课题5“高寒区供水渠道突发险情应急调度与抢险技术”,提出了突发险情风险因素追踪方案,研究了包括远距离巡检航拍图像采集、工程运行安全动态bim模型构建、动态bim虚拟场景和航拍实景视频的联动漫游、风险图像智能识别等技术和方法,形成了一套突发险情风险追踪技术;构建了供水渠道水量水质水流多过程数值仿真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关联矩阵的风险因子与事件分析模型,研究了高寒区供水渠道应急工况下的水质要素变化过程和特性,提出了突发水质险情自适应应急调度技术;开发了高寒区供水渠道全流程应急调度决策支持平台;研发了翻斗式提升车和反滤料布料机等应急抢险设备。 课题6“高寒区供水渠道能力提升与安全保障集成示范”集成并示范了高寒区渠道全断面升级改造、维护、抢险成套技术及设备;集成并示范了高寒区渠道安全运行与管理决策平台、全天候无人值守安全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平台;验证了渠道低温输水保温融冰成套技术措施合理性与有效性。集成成果已在北疆大型供水等工程中成功应用,渠道衬砌抗冻能力提升60%,供水能力提升25%;形成了《寒冷地区渠道安全监测技术规程》《寒冷地区渠道冻害评价导则》等标准;成果可推广到其他寒冷地区水利、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专家组一致同意上述课题通过绩效评价。 |